为期十天的第二十四届中 国长春国际农业·食品博览(交易)会圆满落幕。本届农博会以“科技赋能绿色农业,开放共创乡村振兴”为主题,吸引了来自31个国 家和地 区的1200余家企业参展,累计接待观众48.6万人次,现场达成经贸合作项目237项,总金额突破168亿元,创历史新高。
科技盛宴:从田间到云端的农业
本届农博会首次设立“智慧农业科技馆”,集中展示全球农业前沿技术。吉林大学团队研发的“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拖拉机”实现厘米级作业精度,单日播种面积可达200亩;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展示的“秸秆还田智能监测系统”,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反馈土壤碳氮比,助力黑土地保护;韩国农友株式会社带来的“垂直农场AI管控平台”,将叶菜类作物生长周期缩短至28天,产量提升3倍。
更引人注目的是“数字农业体验区”:观众可通过VR设备操控吉林市孤店子镇的“无人农场”,实时查看水稻生长数据;区块链溯源技术让延边大米从播种到餐桌的全流程可视化,扫码即可验证产地信息。
经贸突围:亿元项目背后的产业升级
在经贸签约仪式上,三大类项目成为焦点:
种业振兴:先正达集团与公主岭市签订10亿元玉米制种基地项目,引入分子育种技术,预计良种产量提升40%;
食品加工:泰国正大集团投资8亿元建设长春生猪全产业链项目,集成智能屠宰与冷链物流系统;
跨境合作: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农业集团与珲春口岸达成5万吨大豆进口协议,利用中欧班列将运输时间压缩至15天。
数据显示,本届农博会智能农机装备订单额达23.6亿元,生物农药采购量同比增长67%,折射出农业产业向精细化、科技化转型的强劲势头。
从展会到平台:构建东北亚农业枢纽
闭幕式上,主办方发布《长春农博会数字化转型规划》:2026年起将上线“云上农博”永久平台,集成线上展厅、供需对接、技术交易等功能;计划三年内培育50家“农博会认证科技服务商”,推动展品向商品转化。
正如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所言:“本届农博会不仅是成果展示窗,更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。”当传统农业大省插上科技翅膀,当东北亚合作走廊打通产销壁垒,长春正以农博会为支点,撬动现代农业的全新格局。这场收获满满的盛会,已然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。标题:第二十四届长春农博会闭幕:科技赋能农业,经贸成果再创新高
2025年8月25日,为期十天的第二十四届中 国长春国际农业·食品博览(交易)会圆满落幕。本届农博会以“科技赋能绿色农业,开放共创乡村振兴”为主题,吸引了来自31个国 家和地 区的1200余家企业参展,累计接待观众48.6万人次,现场达成经贸合作项目237项,总金额突破168亿元,创历史新高。
科技盛宴:从田间到云端的农业
本届农博会首次设立“智慧农业科技馆”,集中展示全球农业前沿技术。吉林大学团队研发的“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拖拉机”实现厘米级作业精度,单日播种面积可达200亩;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展示的“秸秆还田智能监测系统”,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反馈土壤碳氮比,助力黑土地保护;韩国农友株式会社带来的“垂直农场AI管控平台”,将叶菜类作物生长周期缩短至28天,产量提升3倍。
更引人注目的是“数字农业体验区”:观众可通过VR设备操控吉林市孤店子镇的“无人农场”,实时查看水稻生长数据;区块链溯源技术让延边大米从播种到餐桌的全流程可视化,扫码即可验证产地信息。
经贸突围:亿元项目背后的产业升级
在经贸签约仪式上,三大类项目成为焦点:
种业振兴:先正达集团与公主岭市签订10亿元玉米制种基地项目,引入分子育种技术,预计良种产量提升40%;
食品加工:泰国正大集团投资8亿元建设长春生猪全产业链项目,集成智能屠宰与冷链物流系统;
跨境合作: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农业集团与珲春口岸达成5万吨大豆进口协议,利用中欧班列将运输时间压缩至15天。
数据显示,本届农博会智能农机装备订单额达23.6亿元,生物农药采购量同比增长67%,折射出农业产业向精细化、科技化转型的强劲势头。
从展会到平台:构建东北亚农业枢纽
闭幕式上,主办方发布《长春农博会数字化转型规划》:2026年起将上线“云上农博”永久平台,集成线上展厅、供需对接、技术交易等功能;计划三年内培育50家“农博会认证科技服务商”,推动展品向商品转化。
正如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所言:“本届农博会不仅是成果展示窗,更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。”当传统农业大省插上科技翅膀,当东北亚合作走廊打通产销壁垒,长春正以农博会为支点,撬动现代农业的全新格局。这场收获满满的盛会,已然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