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斯科动物园内一片欢腾,首只在俄罗斯出生的大熊猫“喀秋莎”迎来了它的两岁生日。这场以“萌”为主题的庆祝活动,不仅见证了中俄大熊猫保护合作的成果,更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生动注脚。
生日盛宴:竹香与冰雪的童话世界
莫斯科动物园为“喀秋莎”精心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生日派对。园方用竹材与树叶搭建了一座迷你小屋,屋内摆放着用冰块、竹子和水果制成的巨型生日蛋糕,蛋糕顶端以冰雕数字“2”点缀,象征着“喀秋莎”的两周岁生日。中 国驻俄罗斯大使夫人高岩与公使张伟亲临现场,向动物园赠送了玩具礼物,并见证了“喀秋莎”首次品尝特制蛋糕的趣味瞬间。
庆祝活动持续一周,涵盖科普讲座、纪录片放映、手工课堂等多元形式。舞龙舞狮表演、熊猫主题寻宝游戏吸引了大批市民参与,孩子们在互动中了解大熊猫的习性,感受中俄文化交融的魅力。
成长轨迹:从“丁丁”“如意”到“喀秋莎”
“喀秋莎”的父母“丁丁”和“如意”于2019年从中 国四川抵达莫斯科,开启为期15年的旅居生活。这对大熊猫不仅是中俄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项目的“使者”,更成为俄罗斯民众的“超级明星”。2023年8月24日,“丁丁”顺利产下雌性幼崽,经俄罗斯民众网络投票,这只幼崽被命名为“喀秋莎”——一个承载着俄罗斯文化记忆的名字,象征着中俄友谊的深厚底蕴。
在莫斯科动物园的精心照料下,“喀秋莎”茁壮成长,体重已达78公斤。园长阿库洛娃表示:“它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对象,更是连接两国人民情感的纽带。”
合作深意:大熊猫保护与科研交流的双重使命
中俄大熊猫保护合作始于2019年,项目涵盖繁育研究、疾病防控、公众教育等多个领域。通过共享科研资源、联合开展栖息地保护研究,两国科学家共同探索大熊猫保护的新技术、新方法。此次“喀秋莎”的降生,正是合作成果的具象化体现——它不仅是首只在俄出生的大熊猫,更成为全球大熊猫保护网络中的重要节点。
正如中 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所言:“中俄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项目,是两国民间友好的有力见证。”从“丁丁”“如意”的安家,到“喀秋莎”的诞生与成长,每一步都凝聚着中俄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心血,也见证着两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深度合作。
文化象征:从“国宝”到“友谊使者”
“喀秋莎”的生日庆祝活动,超越了单纯的动物保护范畴,成为中俄文化交流的盛事。俄罗斯民众通过“喀秋莎”了解中 国传统文化,中 国游客则在莫斯科动物园感受异国他乡的“熊猫情缘”。这种跨越国界的情感共鸣,正是大熊猫作为“友谊使者”的独特魅力。
结语
当“喀秋莎”在竹制小屋旁玩耍,当孩子们在手工课堂上制作熊猫主题作品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只大熊猫的成长,更是中俄两国在保护自然、传承文化、深化友谊道路上的坚定步伐。正如莫斯科动物园园长阿库洛娃所说:“‘喀秋莎’的故事,将永远镌刻在中俄合作的历史中。”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