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23日,宁夏银川黄河湿地公园迎来一场特殊的马拉松赛事——2000余名跑者沿着黄河生态廊道奔跑,以脚步丈量母亲河的生态变迁。这场以“守护黄河”为主题的赛事,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,更成为观察黄河生态保护成果的窗口。
路线设计:生态与人文的交融
赛事全程42公里,起点设在银川黄河大桥,终点为滨河新区湿地公园。路线串联起黄河外滩国家湿地公园、鹤泉湖湿地等生态修复示范区,沿途可见芦苇荡漾、候鸟翩跹,以及新种植的柽柳、沙棘等固沙植被。组委会特别设置“生态观察点”,跑者可在补给站通过VR设备了解黄河沿岸水土保持、湿地恢复的科技手段。
环保理念:跑者的“零碳”承诺
所有参赛者需签署《生态保护承诺书》,承诺不遗留垃圾、不干扰野生动物。赛事采用可降解号码布、可重复使用计时芯片,并设置“环保积分”奖励——跑者每捡拾100克垃圾可兑换次年参赛资格。据统计,当日清理出河道垃圾1.2吨,其中80%为塑料制品。
生态成效:从“黄沙漫天”到“绿意盎然”
宁夏黄河沿岸曾因过度开发导致湿地萎缩,如今通过“退耕还湿”“生态补水”等工程,湿地面积恢复至12.6万亩,鸟类种类增加至241种。跑者途经的“十里画廊”段,曾是沙化严重的河滩地,如今已形成宽500米、纵深3公里的绿色屏障。
社会影响:唤醒公众参与意识
赛事吸引大量家庭参与,最小跑者仅5岁,最大年龄78岁。银川市民李女士表示:“带孩子跑过芦苇丛时,他问我‘为什么以前这里没有鸟’,这比任何宣传都更有教育意义。”赛事还启动“黄河守护者”计划,招募100名跑者成为长期环保志愿者。
结语
当2000余名跑者的脚步声与黄河水声交织,这场赛事不仅丈量了生态修复的里程,更唤醒了公众对母亲河的守护意识。它证明:体育与环保的结合,能让生态文明理念以更生动的形式深入人心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