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一列满载机电产品的货运列车从老挝万象站缓缓驶出,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(玉溪-万象)正式实现双向对开。这条贯穿中 国与东南亚的“钢铁丝路”,以每日1列的稳定班次,将玉溪至万象的货运时间压缩至15小时,较传统公路运输缩短60%,标志着中老经济走廊建设迈入全新阶段。
双向开行:从“单线动脉”到“循环网络”
自2021年12月中老铁路开通以来,累计发送货物超4000万吨,其中跨境货物量突破1000万吨。此次双向开行,不仅意味着老挝的木薯、橡胶等农产品可直达中 国,更让中 国的光伏设备、新能源汽车通过万象枢纽辐射至泰国、马来西亚等国。数据显示,双向开行首月,老挝至中 国货运量环比增长85%,中 国至东盟货运量同比提升40%,形成“重去重回”的良性循环。
经济联动:万亿级市场的“铁路红利”
中老铁路的双向畅通,直接激活了沿线产业布局。云南玉溪的蔬菜种植基地与万象的农产品加工厂达成合作,通过冷链专列实现“田间到餐桌”的48小时直达;老挝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吸引中资企业投资超20亿美元,重点发展跨境电商与物流仓储;泰国榴莲、马来西亚棕榈油等商品借道万象,通过中老铁路进入中 国西南市场,物流成本降低30%。世界银行报告指出,中老铁路预计每年为区域经济贡献2.5%的增长。
技术赋能:智慧铁路的“中 国方案””
双向开行的背后,是中 国铁路“走出去”的技术硬实力。中老铁路采用中 国标准,配备智能调度系统与北斗卫星导航,实现列车运行、货物追踪的全流程数字化。老挝籍列车长康鹏感慨:“以前开火车靠经验,现在看屏幕就能掌握全线动态。”更值得关注的是,中老铁路与中泰铁路的衔接工程已启动,未来将形成覆盖3亿人口的“泛亚铁路网”,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从愿景走向现实。
结语
当中老铁路的列车在群山间穿梭,这条黄金通道不仅连接了两国国土,更架起了区域繁荣的桥梁。从玉溪的蔬菜到万象的橡胶,从光伏板到新能源汽车,每一列疾驰的班列都在诉说:铁路的延伸,是开放合作的深化;车轮的转动,是共同发展的承诺。正如老挝总理宋赛所言:“中老铁路不是终点,而是区域互联互通的新起点。”在这条钢铁丝路上,中 国与东盟正携手书写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